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的程序

2.农业生态园如何进行规划

3.长春动植物公园的历史沿革

4.景观设计,如何功能分区。

5.生态农业产业园分为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书怎么做

6.湿地公园规划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7.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原则

动植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动植物公园占地面积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尊重自然,以达到生态的自然平衡和循环为目的

2.尽量尊重和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减少人为的干预

3.湿地系统分级规划,不同的级别采用不用的控制原则和环境处理手法,保证环境的生态性和开发的经济型,达到双方有机的平衡

4.注重生物多样性,规划基于本土的动植物类型,达到生物系统的多样平衡

5.挖掘基地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创造属于当地是人文场所精神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的程序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2、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农业生态园如何进行规划

4.1 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

4.2 界定规划边界与范围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地形地貌、水系、林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应尽可能的以水域为核心,将区域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各种用地都纳入规划范围,特别是湿地周边的林地、草地、溪流、水体等。

城市湿地公园边界线的确定应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为原则,应尽量减轻城市建筑、道路等人为因素对湿地的不良影响,提倡在湿地周边增加植被缓冲地带,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公顷。

4.3 基础资料调研与分析

基础资料调研在一般性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调研内容的基础上,应着重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总量、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状况,城市经济与人口发展、土地利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社会状况,以及湿地的演替、水体水质、污染物来源等环境状况方面。

4.4 规划论证

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组织风景园林、生态、湿地、生物等方面的专家针对进行规划设计成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审论证工作。

4.5 设计程序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应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5.1 方案设计

4.5.2 初步设计

4.5.3 施工图设计

长春动植物公园的历史沿革

什么是农业生态园呢?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Agriculture ecological garden)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 我们在常州丽水拿了2000多亩的土地,准备建造一座农业生态园。农业生态园的整体规划最重要了,要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功能方面,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将整个园区分成四个园: 1.生态农业示范园 生态农业示范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生态农业示范园主要体现在示范上,规划什么样的农业种植产品呢?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谷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林果、蔬菜等为主,畜牧业养鸡、养羊、养猪为主。 生态园的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生态农业类型要充分利用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2.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生态园近期规划以水果、花卉种植为主,融休闲、观赏、劳作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园可以分为三大功能区,即休闲区、种植区、乡土风情区。入口商业区设有展示中心,集中展示风土人情和乡土特色、农产品初步加工、耕作工具展示、村庄历史沿革与特色农产品介绍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流程展示区设有咸菜腌制过程、年糕加工流程展示。种植区分为果卉生态园、植物园和现代化农业区、果卉生态园以种植梨、葡萄、草莓为主,考虑到不同季节游客的需要,增加了柿、橘、桃等水果。植物园种植品种不同的各种观赏植物,树种的色彩、形体、季节搭配协调、并划分出桂花园、梅花园、广玉园等小型种植区。现代农业区为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产品展示区,近期以种植温室蔬菜为主,远期可发展为科普基地。乡土风情区则利用农家小院、池塘等营造乡土景观,放养家禽、养殖小龙虾、鱼等水禽,供游客抓捕、体验劳作,充分展示农家特色,体现乡土风情。

3.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生态农业大发展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生态科学和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保持大农业稳定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园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形式,生态园搞自然养殖,技术十分简单,容易掌握,几乎不用打针喂药。散养的柴鸡、野兔在果园内奔跑、追逐,恢复原有的天性,从而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免疫力。同时,鸡群又为林果除虫,并提供优质有机肥,使林草格外繁茂,足够野兔食用。在生态园里种植果树并试种牧草,上下层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养柴鸡,这样不但控制杂草,减少病虫害,还给果树上了有机肥,同时散养的柴鸡还可以带来了不少的收入,也增加了果树的产量;树叶和草用于进行沼气发酵,沼肥用于蔬菜林果树上肥,有机肥无公害,增加了果树常量,节省了用电用气的消费。同时也形成一个循环的有机生态园,真是一举四得。 实行“沼气—沼采”三位一体的种植模式,利用沼气能源生产蔬菜,逐步建成无公害蔬菜及林果生产基地。开发农牧结合项目。发展订单农业与家畜养殖,与食品公司签定了回收合同,发展果树与散养柴鸡结合推广“树下种草,种草养鸡,鸡粪肥树”的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为避免破坏植被,根据柴鸡胜利生活特点,建造“流动鸡舍”采取“划区轮牧”的饲养方式。

4.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我们应该配备的主要设施 高科技温室种植教育区:数十座大型温室,先进的自动调控装置及无土栽培系统,培植全球各种无公害蔬菜,色彩缤纷,仿如置身外国农庄。 外国蔬菜种植培育区: 过百种外国名优蔬菜,展现海外高科技农业文化,必让您叹为观止。 会议中心: 全天候多功能用途,透视式装修设计,可以同时享受室内户外高雅休闲的景致,给您带来生态旅游的新体会。 百花香薰园: 缤纷的香草及各种名贵鲜花打造一片花的海洋,是您拍下最动人时刻的最好选择。 绿色礼品店: 亲身感受采摘外国鲜果蔬菜的乐趣,选购世界特色水果,琳琅满目的西式礼品及薰衣草制品必让你喜出望外。 绿色自耕地: 在专业技术指导下,学习耕种知识的同时,让您和您的孩子感受耕种及收获的乐趣。 野火乐园: 让你享受西式健康烧烤美食餐,感受外国烧烤风情。 时代广场:欧陆风格的设计,浓郁的西方文化艺术氛围,让您陶醉于浪漫的欧陆风情之中。 观光车,情侣单车:敞开式精美观光车,浪漫情侣单车,适合不同人士的需求,带您尽览欧式的田园风光,休闲自在。 风筝乐园: 蓝天、白云、草地、风筝与您的身影,营造一个欢乐天地。 潜能训练区: 让您发挥无限潜能、进行力与汗、智能与活力的较量,体验潜能活动的刺激与乐趣。 高尔夫球场: 让您一展身心,锻炼球技,更设有迷你高尔夫球场,其乐无穷。 (可以是非标准的) 露天茶座: 西式浪漫露天茶座让你“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捉鱼乐: 池塘边,小树旁,让您在浮光掠影中擦亮捉泥鳅的童年时光。 直升机停机坪: 设有国际级直升机停机坪,配合高级商务及观光度假人士需要。 生态餐厅: 全天候,全方位的三维绿色生态空间,无论举行宴会或是团体用餐,实现真实拥抱自然生态的感受。 香莓园:芳香馥郁,令人沉醉于收获的喜悦。 下面说一下柴鸡蛋的营养和沼气池的好处!

1.柴鸡的营养

该鸡以蚂蚱、青草、菜叶、草籽、五谷杂粮为食,饮用小河、溪流、浅淖等天然水。产出的柴鸡、柴鸡蛋自然香,柴鸡蛋蛋白含量绝对值高,蛋黄颜色自然黄。富含钙离子,以及人体所需的十几种氨基酸,且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为纯天然绿色食品,是老幼皆宜的全新营养蛋品。山喔喔肉用小公鸡年龄小、爱运动、肉味纯正。山喔喔柴鸡蛋、绿壳蛋蛋黄颜色自然黄、口感好、自然香。富含钙离子、钾离子以及人体必需的十几种氨基酸,且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及农药,为纯天了然绿色食品。

2.沼气池的好处

兴办沼气的好处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兴办沼气有利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一户3―4口人的家庭,修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只要发酵原料充足,并管理得好,就能解决点灯、煮饭的燃料问题。

(2)兴办沼气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兴办起沼气后,大量畜禽粪便加入沼气池发酵,即可生产沼气,又可沤制出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扩大了有机肥料的来源。凡是施用沼肥的作物不仅增强了抗旱防冻的能力,而且提高秧苗的成活率。施用沼肥不但节省化肥、农药的喷施量,也有利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

(3)兴办沼气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办起沼气后,有利于解决“三料”(燃料、饲料和肥料)的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4)兴办沼气有利于改善卫生条件。凡是建了沼气池的农民都体会到,利用沼气当燃料,无烟无尘,清洁方便。一些粪便、垃圾、生活污水等都是沼气发酵的好原料,随着这些原料进入沼气池的病菌、寄生虫卵等,在沼气池中密闭发酵而被杀死。从而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对人畜健康都有好处。

(5)兴办沼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兴办沼气解决了农民的燃料问题,减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对山场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促进植树造林的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6)兴办沼气有利于解放劳动力。办起沼气后,过去农民拣柴、运煤花费的大量劳动力就能节约下来,可以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上去。广大农村妇女通过使用沼气,从烟熏火燎的传统炊事方式中解脱出来,节约了生火做饭的时间,减轻了家务劳动。

农业生态园除了观光、采集、体现农作、享受乡土情趣外、还容纳餐饮、、科普教育等功能,是一个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等为主营项目,让旅游者享受田园乐趣,并可欣赏、品尝、购买的综合性园区。本次规划强调项目设置与当地的民俗民风相结合,与农作文化相结合,以亲切、真实、淳朴的感受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强调项目设置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安排水果采摘、家禽捕抓、年糕制作、咸菜腌制等项目,以增加园区活动的人气,体现乡土气息。

总之,通过引进各种外国先进的高科技农业技术,大力发展高科农业﹑环保农业﹑园林农业﹑观赏农业,要追求绿色生态建设,与环境共同发展。减少污染,生产各式各样的外国品种蔬果等绿色产品,将绿色产品销售到省外,直销海外,打开国内外市场。 让农业不断走向国际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农业生态园项目成为中国农业的模范先锋,在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典范项目。

景观设计,如何功能分区。

新京动植物园时期

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始建于1938年日伪时期,当时称之为“新京动植物园”。它从1938年开始动工建设到1940年完成第一期工程,是东北地区第一个集动物和植物于一体的综合观展园。这个“新京动植物园”的特点在于:一是面积大,占地73万平方米(解放后,在1958年公园建围墙时,取直自由大路向外扩建后,达到74万平方米),是日本著名的东京上野动物园的20倍大,当时号称“”,驰名于世;二是自然地形优美,有自然河流流过动植物公园;三是以东北地产动植物种类为主,并有中国其它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动物、植物。从规划设计到经营管理上看,它打破了传统的“马戏团”式的动物园经营模式。注重观赏性的同时,注重对中、小学生的动植物保护教育作用,采取部分放养方式,与生产和科研实验相结合。

1940年,首期工程完工时,共有各种动物50种、1000余只。其中主要动物有:虎10只,狮子2只,银狐150只,台湾猴200只,梅花鹿20头,以及大批鸣禽、水禽,还有一些爬行类动物。此外,还设有种鸡孵化工场、毛皮兽研究所、养牛场、中草药园等。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以后,动植物园没有什么发展,仅限于维持状态。1944年春,美国“B29”飞机飞临长春,日伪当局预感有空袭危险,于同年冬季把园中非洲狮、东北虎等大型猛兽一律处杀。公园其它动物也因无人管理陆续散失。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公园内各项动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在国民党占领时期,长春最高军政长官郑洞国用马车将园内各种资料运走,使公园内空无一物,满目疮痍。当时,动植物园成为“国军”的练兵场,园内到处是国民党军队修筑的战壕及工事,树木被大量砍伐,各项动物设施遭到进一步严重破坏,致使动植物园瓦砾遍地,篙草丛生,蚊虫猖獗,成为一片废墟。

植物园时期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动植物园这块园林用地。长春市政府有计划地拨专款进行植树和基础建设工作。1949年,长春市人民政府组织园林职工对动植物园进行清理,清除死树、枯树,填平战壕,拆除碉堡,并同专业人员彻底清除了国民党部队遗留的和埋设的地雷。这时的动植物园,仅存下北部家属居住房8至9间,其它10几间也因被拆毁不能使用。同年,在长春市农业科领导下,对尚存部分房屋进行了修复并在园内成立一处种畜场,有种猪20余头,奶牛3头,种马1匹。1950年春,动植物园作为绿地,由长春市园林工程队负责管理,在园内栽植水曲柳苗、榆树苗2万株。

1957年长春市城建局拨专款修建了3,800余米园墙和近千平方米的花卉温室及部分园区道路。

1960年,成立了“植物园”。按照“植物造园”的工作方针,先后植树105种,3,117株。1965年,从长白山引进长白赤松(美人松)100株,由于加强了技术措施,管理得当,成活率达100%。1966年至1973年植物园由长春市园林工程队和长春市绿化队(从长春市园林工程队分出来)共同管理。此间成为放养牛、羊的牧场。

1965年,行政机构设立“南岭植物园”。1973年3月,恢复“植物园”名称。从1973年起,有计划伐除各种杨树、柳树和榆树(保留部分柳树和榆树)。从1973年至1981年在园内放养各种鹿500余只(其中马鹿20余只、杂交鹿20余只),1982年改为圈养。

长春动物园时期

1974年,“植物园”更名为“长春动物园”。1977年以后,除建5座(狼、狐等)小动物舍外,还修一条下水(从东主环路至公园人工湖)。未进行其它恢复建设。

这期间有两项工作较突出:一是植物造园和树木保护取得很大成绩,当时栽植各种树木118种、3万多株,现已郁闭成林。其中长白赤松(美人松)长得雄伟壮观;另外,沙松、红皮云杉、侧柏等大量种植,增加了景观。另一项成绩是建成长春市第一个君子兰基地,为君子兰的繁育和生产做出了贡献。从1977年—1983年,先后生产君子兰6万多株,长春动物园主任谢成元及其他同志出版和发表了有关君子兰栽培技术书籍和论文。

动植物园建设时期

随着长春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全市人民对要求开发建设长春动物园为“长春动植物园”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长春市人大也曾多次立案讨论动植物园的建设问题。

1981年,长春动物园主任谢成元结合全国动物园规划(国家级、地区级、省会级)对“长春动植物园”规划(本规划吸收国内外经验,访问了伪满“新京动植物园”的工作人员、饲养员和伪满规划图的规划技术人员,结合地形地势)进行修改。国内的动物园专家认为此规划科学,属于国内一流水平。1983年,吉林省政府批复《动植物园计划任务书》(吉计基字〔82〕41号)。年,长春市市长王家桐专门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动植物园建设规划》并批准了规划。规划分三期将动物园建成具有长白山动植物特点的动植物园(按照国家关于动物园的规划要求进行规划,即:以地产动物为主,各种观赏动物控制在200种左右并按动物进化顺序由低级向高级排列,动物馆舍充分体现“馆舍集中,动物活动场地宽大,有利于动物繁殖,便于游人观赏,方便饲养管理”的特点)。

1985年5月1日,长春市政府发出《关于动员社会力量集资联建城建项目的通知》,通知中就恢复动植物园建设为联建的6项工程的第2项工程(长府〔85〕108号)。8月5日,长春市政府办公厅下达了《关于成立长春市建设动植物园指挥部的通知》(长府办〔85〕125)号文)。依照文件,成立建园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长春动植物园建设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青团长春市委号召、动员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青团员参加义务劳动,1985年8月中旬,在团市委青工部部长辛力臣和王大林等同志的带领下,拉开了挖湖工程的序幕,总挖方量42,000立方米,由于时值雨季,工程难度大,工程进度较慢,到11月完成了18,000立方米,人工挖出8.8万平方米的湖面并命名为“青年湖”。未完工程,由团市委集资转入建园指挥部,由建园指挥部负责组织完成。

1985年11月,解放军驻长部队进入工地,到1986年底,挖湖工程完成8.2万立方米,湖岸线初见雏形,完成挖方量70%,以后整体工程告一段落。

1986年,长春市政府把建设长春动植物园项目列为为长春市民办的“十件好事”之一。7月20日,长春市建委对长春动植物园扩初设计再次续批复。7月21日,长春计委下达1986年一期工程项目计划通知落实了虎山、雉鸡馆、中型猛兽馆、走禽馆、水禽馆、大象犀牛馆、斑马馆、供热(含锅炉房)工程、托儿所等10项工程计划和资金。在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使解放后沉睡了40年的动植物园开始进行重新规划建设。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口号的号召下,省政府领导带头,到长春动植物园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省、市政府机关和部分厂、矿等18个单位为长春动植物园建设筹集建设资金144,133元,39个单位积极参加长春动植物园建设义务劳动。

1987年8月,完成“三通一平”和部分动物馆舍的恢复建设工作,长春动植物园第一期工程基本结束。

1987年9月,长春胜利公园的动物全部搬迁到基本建设成型的长春动植物园中。

长春动植物园期

1987年9月15日,长春动植物园建成开园,吉林省委书记高狄正式为其定名为“长春动植物公园”并亲自请宋任穷同志题写园名;长春动植物园建园指挥部还派公园支部书记司玉芳专程到北京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题写园名,这两套“长春动植物公园”书法题字,镌刻于公园正门两侧大理石墙壁上,分外醒目。

经过开发建设初步完成的长春动植物公园,一期建设工程以人工湖为界,将该园自然分为东部、西部、北部3部分。东半部以展示动物为主,并设有办公区;西部规划的人工山,以植物分布为主,模拟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自然种植各种植物,放养一些动物种类。北部自然种植各种植物,有热带植物厅、儿童动物园、游乐设施、检疫隔离区(已被电业部门占用)。东、西、北3部分有3座桥相联。

第一期工程完成建设资金1,900万元。完成馆舍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道路6,000平方米;各种管线4,400延米;1座砼桥梁。

1987年9月15日开园至12月末,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得到了省、市领导、外宾、长春市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认为长春动植物公园建设有特色,动物馆舍造型美观、大方、功能合理,色调协调,具有园林建筑特性。被中国公园协会评为“名园”(见1999年9月版《中国名园》84页)。

1994年6月13日,由长春动植物公园和吉林省华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建东方游乐园。12月,吉林省林业厅在长春动植物公园设立“吉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举行挂牌仪式。

1997年初,长春市园林管理处改革,重新组建为长春市绿化管理处、长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公园管理处,长春动植物公园隶属于长春市公园管理处。7月22日,为纪念中国吉林省与日本国宫城县缔结友好城市十周年,中日合作建设的仿日微缩风景园“吉林·宫城友谊园”在长春动植物公园东部建成剪彩。吉林省省长王云坤题写园名“吉林宫城友谊园”。建此园,中方提供1.3万平方米面积的占地和规划图纸及适于公园栽植的树木种类。

1997年9月15日,公园举行纪念开园10周年“园庆”活动,公园编印了《辉煌十年》画刊和《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史料汇编》,长春市副市长安莉欣然题词“焕然一新”,社会各界对动植物公园1987年~1997年10年来的发展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2001年5月30日,长春市园林绿化局转发市编办“长编[2001]76号、长编[2001]13号”文件,长春动植物公园为市属公园,行政级别由科级晋为处级单位。核定单位(正、副处级行政职务)领导指数为4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党政综合)、管理科、总务科、动物饲养科、技术科。核定中层干部(科级)指数6人(办公室为2人,其余科室均为1人),核定人员编制为285人。

2002年5月30日,公园动物表演场和儿童动物园建成并举行竣工典礼。动物表演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儿童动物园占地总面积7684平方米。9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科委、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向长春市人民政府赠送麋鹿交接仪式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麋鹿馆举行,祝业精市长讲话。

2003年6月,长春市物价局长物价[2003]81号,正式批准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门票价格实行每人次10元。6月15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国防运动委员会主席向长春市人民政府赠送高加索牧羊犬幼崽一只(雌性),赠送仪式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儿童动物园举行,王学战副市长讲话。

2005年9月,经过多年艰苦的科研实验,公园突破大鸨人工孵化、育雏一系列技术难关,终于攻克了大鸨育雏成活这一世界性课题,达到大鸨种群建设国内一流水平。10月至11月末,公园自行对猴山进行全面维修,并维修公园各动物馆舍周边硬覆盖。

从2006年6月开始,在长春市园林绿化局的大力推动下,公园向市里有关部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区工作。按照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区的标准要求,公园先后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和医务室的改造,新建一处占地6,100平方米165个泊位的停车场。增加了便民措施,设置了游人休闲车服务项目,加强了安全综合治理和卫生工作,更换了动物说明牌和导游牌。编印完成《管理规范汇编》,制作了公园宣传片DVD光盘和宣传画册,公园在“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及环境保护”八个方面全面改善提高,8月1日,通过了市旅游局的初步检查;8月25日,通过省旅游局、省质量监督所、市旅游局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区评定组的检查。11月24日,吉旅管理字[2006]29号正式批准长春市动植物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区。

2007年年初,长春市新一届市长崔杰提出从根本上改造建设动植物公园的意见,指示长春市园林绿化局全面研究规划好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在长春市园林绿化局领导下,先由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形成初步改造意见后,再由长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方案设计,经过面向社会公示和修改,于7月17日,邀请全国动物园专家,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召开“长春市动植物公园改造规划专家咨询会”。会后,根据专家意见,正式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立项申请。

2007年7月28日,长春市南关区政府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建立“长春市南关区地震宏观观测基地”举行挂牌仪式。8月25日,公园园刊《同在蓝天下》创刊(吉林省内刊准印证编号为JN01-O97)并正式出版。

2007年9月15日是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建设开园20周年纪念日,公园将以此为契机,通过政府建园改造,大干快上,打造品牌,向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区进步,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区。

生态农业产业园分为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书怎么做

生态、空间景观、防灾、美育等功能分区。城市公园的传统功能主要就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

1、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是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之所在,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被人们称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

2、空间景观,城市公园在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可以重新组织构建城市的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

3、防灾,在很多地震多发的地区,城市公园还担负着防灾避难功能,尤其是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防灾避难的功能显得格外重要。防灾意识的提高以及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城市公园在承担防灾、避难功能上显示了其强大作用。

4、美育,从城市公园诞生开始,它就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或多或少地都能在城市公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

扩展资料:

景观设计的内容:

景观设计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区别,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

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通常接触到的,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通常分为硬景观(hardscape)和软景观(softscape)。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等。

百度百科-景观设计

百度百科-城市公园

湿地公园规划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二: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表示:“生态园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将农业生产与休闲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生态园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所以这个项目还要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红海湾xx村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设计原:(1)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二、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某些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三、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四、绿色消费,形成品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五、园林规划,生态布局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生态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2m。

六、科学排灌,保护环境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七、绿化设计,四季常青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垂钓区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以上,落叶树占20%以上,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

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原则

在湿地公园规划中,只要遵守一些原则和规划布局,就能达到用户想要的效果,这里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保留优先原则——对现状进行充分分析,适当保留原有地貌特征,节约成本。

2、景观、文化地方性原则——表现“湿地”特征。

3、生态并重的原则——突出“绿”字。通过园林绿化创造出景观优美,生态健全的环境。

4、多样统一的原则——体现“融”字。通过公园的合理布局,将公园多项功能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树木多样性和因地植树原则——展现“多”字,公园的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因地植树的原则,强化植物种类多样性和丰富性。

6、综合开发的原则——公园的规划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方针,解决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另外,在湿地公园规划中,还可做成几个分区,如苗圃区、生态湿地湖、儿童活动区、健身运动区、管理区、景观分区规划等。

山合水易提供参考案例:《辽宁锦州大有湿地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北京通州台湖湿地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以自然物为第一要素的住区景观,我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十一项原则:

1. 基本要求

1.1自然化

休闲生活是逃避城市的紧张和喧嚣,是对大自然的回归,故而园林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十分突出。一般来说,休闲地景观和园林安排一定要自然,要么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要么体现出田园风光,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即使是在原天然生态系统已严重破坏的废弃地上,也应尽量恢复当地原生态系统的面貌或向与当地大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田园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园林的第一要素,在其选择上,应多使用当地的乡土树种,生长好,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成本又低。

1.2 人心趋静

休闲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引导人们心情趋于舒缓平静,一入区就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觉得和外面紧张的世界就是不一样,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植物色彩搭配不要反差太大,慎用大面积的简单而又紧张的几何构成,要有线条引导,当然也要避免又碎又乱。水景的安排也应该安静多于喧闹。小品和雕塑要宁静温馨,不要张狂。引入动物要温和美丽的而不要丑陋吓人的。当然,不要理解为把休闲住区里搞得到处都静悄悄。局部热闹的地方也还是需要的,比如俱乐部、沙滩、码头、零售商业区等。

2. 美学的要求

2.1 主题原则

任何园林规划都应有其主题,包括总主题和各分片、分项主题,它是景观园林规划的控制和导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在浮燥的城市住区规划中,主题往往被取消,而满足于一张毫无思想性、科学性和功能安排的信口标注、指鹿为马的所谓“漂亮”的画。和城市住区比起来,休闲住区档次更高,规划水准也理应更高,更体现功力,只有选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主题,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景观园林规划。

2.3 点-线-面的原则

所谓面,是指整个小区或小区的某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是从事景观园林建设的空间。但整个小区平面的均质化不能造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就要有一些界限为其纲,分割空间、强调差别、引导或阻隔视线。线和线会有交叉,太长的线因易引起视觉模糊也需要间断,就会有点的存在。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景观园林就走不了大样。如果把握不住,细部做得再多,图纸画得再“好看”,也做不出好景观来。

2.4 收放的原则

一个好的休闲住区景观园林规划,应把放开视线和隐蔽景物尽量结合起来。开放式大空间给人的震撼是其它手法无法替代的,只要有足够的空间,都应该给出适当的大空间来,如成片的绿地、水面、酒店、公建等。隐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把有碍观瞻的东西藏起来,如垃圾站、园艺堆肥场、管线井、过滤池、挡土墙等,是一种被动的应付。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把景观有层次地布局,在最佳时机展现(就像说相声的“解包袱”),是一种主动的造景。当然还有半隐半现的,如山地的休闲别墅,在景观上处理成若隐若现于树林中的很好的选择。

2.5 均衡原则

和城市住区建设中常见的大面积推平场地的做法不同,休闲住区在总体布局中贯彻“尽量尊重自然地形”的原则,这是一种维护和强调差别的作法。但这不等于说不要均衡,即使是在自然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的地段,也要尽量使各部分、各主题、各细部有所响应,避免偏沉和杂乱感。当然,也不是追求绝对化的几何或力学对称,从而给人一种活泼而不是死板的感觉。实现这条原则难度很大,对规划师素质的要求极高。

2.6 节点的原则

节点是由线的交叉而产生的,是网络中聚合视线和辐散视线的地方,最先引起人的注意,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因此应竭力处理好节点。节点是属于不同层次的,如有的节点是整个小区这个层次上的,有的节点则是住宅组团这个层次上的。但在相应的层次上,都应着意强调它们,使之在整个面上凸显出来。

3. 生态功能考虑

3.1 环境舒适的原则

人居小区的设计,当然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休闲住区尤其如此。应主动借助植物以及其它一些生物物种的作用,把生态因子向着使人感觉更舒适的方向调整。为此,应考虑更多的生物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如行道树的选择既考虑造就人行道的林荫效果,又考虑快车道适当留出上空以便受污染的空气上升扩散;在华南,建筑物北侧的树木选择高大浓荫的常绿树,以阻挡冬季北风和拦阻夏日北晒,现时南侧主要选用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或枝叶较稀、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使房间内冬季阳光充足,造成干燥暖和的效果。再如恰当的墙面和屋顶绿化,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穿插能释放较多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或既杀菌又有清香气味的桉树类树种,从而使空气清新,等等。

3.2 污染防治的原则

一方面是细致而周到地考虑植物可能的环保作用,一方面使这种作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至。如利用高大乔木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特点,能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的释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面对交通干线的地方设立浓密的起隔音降尘作用的高绿篱;利用针叶树和桉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中水和下水,再选用生长快的沼(水)生植物吸收和过滤经厌氧发酵处理过的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能导致富营养化污染的营养离子;在水体中放养食孑孓鱼类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等等。

3.3 系统稳定的原则

休闲住区往往建在山体、水畔、海边等地方,这些地方地处生态学上的边缘汇带,天然景观虽好,但地质、水文、气象、生物诸因子间的平衡比较脆弱,更易发生自然力导致的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沉陷、洪水、台风等。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最初规划的时候就着手考虑环境稳定性的问题,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提高环境稳定性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规划中尽量尊重当地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现状,因为这是千万年来各种自然力作用取得均衡的结果,如果你强行把它破坏了,就可能引起生态系统连锁性的退行性变化,或它又向原来的状态恢复,把你花了投资构筑的东西和安排的景观部分或全部地毁坏掉。其二,在维护和加强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中,生物措施应是首选的,因为这些活的东西可以通过适应和调节而和其它生态因子达成平衡,虽然从短期看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从长期看却是最稳定的。这方面的措施,比如生物护坡、生物固堤等。

这里特别提一下海岸防风林:我国1960-1970年代曾比较认真地执行了高潮线以上30米内种植海岸防护林的政策,华南地区的树种主要是木麻黄,许多大树的胸径都长到了60厘米以上,对防治风害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同时在林下开辟沙滩休憩场地也很好。但现在好多地方搞海岸景区都把防风林砍掉,要么赤裸裸一片沙地,要么种一些并不适合海岸栽植的棕榈科植物,裁了死,死了再裁,既浪费了钱,又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做法。搞休闲住区可千万不能按着这种思路做。

3.4 适生树种及合理的群落布局的原则

生态学之要旨,和生物和环境的统一。许多植物虽漂亮,不适应开发地的环境也不能用。而植物和动物能否生长良好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及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除了和大环境有关外,过涉及到各种群相互作用而造就的群落小环境。所以,符合生物天性的群落组配,甚至是更加重要的。比如,开放式草坪和疏林草地选用的草种不同,透光乔木下和浓荫乔木下选用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不同;根能产生相尅性物质的树林下不要安排重要灌木成景而是安排下层开敞的野营地;池塘中大鱼要植食性等,都反映了这方面的考虑。

3.5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生态学界以及广大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休闲住区规划中对此的考虑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园林的突出重点。除了植物的使用必须多样化以外,为了达到景观园林层次的提升,应力争多安排动物措施,如鸟类招引、小兽放养、家鱼野化、昆虫饲养、野生动物保育等。当然,这不要被理解为动物越多越好,前提是不能给居民带来烦扰、不便甚至伤害。为此,管理和调节、控制动物种群的密度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3.6 物质循环的原则

在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设计、调节生态化休闲住区的物质循环使之向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是生态住区工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到住区规划里,一是为了降低物质输入输出水平以降低物业和生活成本进而提高效率(效率优先原则的具体化),另一是为了减少住区内外的富营养化污染,还为了减少住区内用于维护栽培植物而使用的化肥量进而减少其方方面面的危害。例如,小工区内屋顶绿化推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就是为了把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营养离子再一次利用起来。再如使用植物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也包含了这方面的考虑。

总之,休闲住区的环境设计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即景观和生态的设计。设计要结合具体环境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中的水文、动植物等各种要素,以美学、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为指导,实现休闲住区景观的美化、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