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景点历史典故,杭州旅游景点介绍和民间故事

杭州名胜古迹

西湖风景名胜区

西湖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04平方公里。东起杭州城区松木场、保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至万松岭以南及吴山、紫阳山、云居山景点全部;南自鼓楼沿吴山、紫阳山、云居山东侧山麓经凤山门沿凤凰山路于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至钱塘江北岸,转珊瑚沙贮水库至留芳岭以北;西自留芳岭、竹竿山、九曲岭、名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线以东;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外围保护区面积35.64平方公里,东起南星桥江滨公园、江城路、凤山桥、中山南路、鼓楼转河坊街、延安南路、延安路,转庆春路、武林路、教场路至环城西路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杭富路至转塘以北地区;西为留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武林门以南地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以西湖为核心,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和风景名胜点100余处,其中主要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又称明圣湖、金牛湖等。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为市区,三面云山一面城。唐人因湖在州城之西,故称西湖。苏东坡守杭时有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此又有西子湖之名。湖体轮廓近似椭圆形,面积6.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5.66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湖底较平坦,水深平均在1.5米左右,最深处2.8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白堤、苏堤,将湖面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5个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4岛。注入西湖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港、龙泓涧、长桥溪。西湖引水工程钻地穿山,引来钱塘江清流。调节西湖水位的主要出水口,一是圣塘闸,经圣塘河流入运河;一是涌金闸,经浣纱河地下管道,流入武林门外的城河。西湖远古时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以后由于泥沙淤塞,大海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了一个泻湖。所以民间谚语说: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西湖承受山泉活水冲洗,又经历代人工疏浚治理。诗人白居易(772~846)和苏东坡(1037~1101)等人任杭州地方长官时,都悉心治理西湖,疏挖湖泥,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而且构成了湖中三岛、白苏二堤、湖上塔影的佳丽景色。环湖山峦叠翠,花木繁茂,峰、岩、洞、壑之间穿插着泉、池、溪、涧,青碧黛绿丛中点缀着楼阁、亭榭、宝塔、石窟。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清漪碧波和绿云翠谷间,闪烁着无数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璀璨夺目的历史古迹。中国民间传诵: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佳是杭州。并说西湖之美,古今难画亦难诗。明正统间,有日本国使者游西湖,曾题诗说: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着工夫。西湖十景题名源于北宋山水画家宋迪题画的四字句,他用平沙落雁、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等等来标出自己所画的作品内容。后来山水画家竞相仿效。公元13世纪,南宋画家马远、陈清波在撷取西湖风景精华所作的画中,也分别标上柳浪闻莺、两峰插云、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和南屏晚钟,以后又画了花港观鱼、曲院荷风两幅,于是便有了西湖十景的说法。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游西湖,为十景题名立碑,并改两峰插云为双峰插云,曲院荷风为曲院风荷。西湖十景就这样确定下来了。1985年,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等单位发起征集新景点、新景名的活动,有5万人参加,历时8个月。结果,遴选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等十景,人们称之为新西湖十景。陈云、刘海粟、赵朴初等10位名家为之题名立碑。西湖风景名胜区内,除十景、新十景外,著名景点还有天竺、五云山、凤凰山、玉山、北高峰、湖心亭、白堤、孤山、放鹤亭、刘庄、杭州花圃、植物园、南高峰、水乐洞、狮峰、葛岭、紫云洞、西溪、灵峰探梅等。

苏堤春晓苏堤在西湖西侧,南北两端衔接南山路与北山路,全长2.8公里。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组织民工开浚西湖,挖泥堆筑而成。堤上还安排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6座石拱桥,起伏相间,突破了笔直长路的单调。堤上两边夹种桃树、柳树,风光旖旎。堤岸现已铺上柏油路,两旁宽阔的草坪添植了各式花木,每隔一定距离,便设有一张长靠背椅,十分幽静。白天,游人信步浏览,一片闲情逸致;入夜,则成为当地情侣幽会的姻缘道。苏堤景色四时不同,晨昏各异,晴、阴、雨、雪均有情趣。尤以春天早晨,湖面薄雾似纱,堤上烟柳如云,故有苏堤春晓之称。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南山路清波门附近。这里原为南宋皇帝的御花园--聚景园,园中原有柳浪桥,沿湖遍植垂柳,密密柳丝仿佛在湖边挂起绿色帐幔。春风吹拂,碧浪翻飞,浓荫深处时时传来呖呖莺声。因而名为柳浪闻莺。现扩建为夜公园,面积从原来的一隅之地扩大为17公顷,全园分为友谊、闻莺、聚景和南园4个景区。闻莺馆中新添了百鸟天堂,百鸟飞翔其中,莺歌燕舞。公园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曲院风荷原来的曲院风荷在苏堤北端跨虹桥下(康熙题碑处)。宋代,那里有一家酿造官酒的曲院,里面种了许多荷花,芰荷深处,清香四溢,因此便有曲院风荷之说。现在的曲院风荷比原来扩大了数百倍,布局十分精巧。赏荷区广阔的水面上,有无数种荷花。傍水建造的赏荷廊、轩、亭、阁,古朴典雅,与绿云、荷香相映成趣。还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公园中的密林区,参天的树木,浓荫蔽天,颇似深山老林。林中竖有幢幢架空的桦木结构小屋,以及木板平房,还有炊具,可供游人宿营野餐。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三面临水,背倚孤山。唐代,这里建有望湖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挑出水面铺筑平台,立碑亭,故题名为平湖秋月。置身平台,眺望西湖景色,无论晴雨都有奇趣,尤其是皓月当空的秋夜,一色湖光万顷秋,更充满诗情画意。

三潭印月在西湖三岛之一的小瀛洲周围。岛基是苏东坡组织民工疏浚西湖时,用挖出的葑泥堆筑而成的,明代又沿岛筑起环形堤埂等,才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宛如蓬莱仙岛的绝妙佳境,因而起名为小瀛洲。现在岛上有曲桥和造型别致的亭、榭。在绿云荷香掩映下,景观富于层次,意境深邃。小瀛洲岛南的水面上有3座造型美丽的小石塔,是当年苏东坡组织疏浚西湖时在深水处立的坐标。明代重建,即今之样式。秋夜,皓月当空,如在塔内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中透出,便宛如一个个小月亮倒影水中,构成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丽景色。三潭印月由此得名。

雷峰夕照西湖南岸夕照山上,旧有雷峰塔,为975年吴越王因庆贺黄妃得子而建,取名黄妃塔。后人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而名。雷峰塔初建时为13层,可以登临。明代遭火后,改为7层,后又成5层8面。雷峰塔与保?塔隔湖相对,所以有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雷峰似老衲,保?如少女之说。湖上双塔,水中双影,与湖中三岛、苏白二堤相辉映,曾给游人增添了无限美感,又带来了丰富的神话与历史传说,使历代多少诗人、画家为之倾倒。以后,雷峰塔因被乡人窃砖,挖空了塔基,1924年9月25日下午倾圮。雷峰夕照一景也因此仅有美名。国务院1983年5月批准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恢复西湖十景之一,并为民间流传极广的雷峰塔。不久的将来,这一景点将重放光彩。

南屏晚钟是指南屏山下净慈寺的钟和钟声。净慈寺系954年吴越王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是西湖四大丛林寺院之一。寺前原有一口大钟,每到傍晚,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荡,便将人带入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之中。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净慈寺还伴有济公的神话传说,寺内有运木神井,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赏。自宋至清代,净慈寺时有兴废,1959、1984年两次进行整修后已恢复一新,新铸了一口重达1.5万公斤的铜钟,悠扬的钟声又回荡在西子湖的夜空。

断桥残雪断桥是白堤的东起点,正处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上。断桥之名起于唐代诗人张祜断桥荒藓涩之句,又因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断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故事,于此地发生。旧时石拱桥上有台阶,桥中央有小亭,冬日雪霁,桥上向阳面冰雪消融,阴面却是玉砌银铺,桥似寸断,又似桥与堤断,构成了奇特的景观,因有断桥残雪之名。

双峰插云位于灵隐路上的洪春桥边,双峰插云御碑亭所在之处。双峰指的是天竺山环湖南、北两支山脉中最为著名的南高峰、北高峰。两峰遥相对峙,相去10余里。山雨欲来时,向巍然耸立的双峰望去,浓云如远山,而远山又淡得像浮云,是云是山,一片朦胧,难以分辨,双峰的峰尖忽隐忽现插入云端。这时,游人如同面临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云海浩茫茫,峰尖隐隐然。双峰插云便由此得名。

花港观鱼位于苏堤南端,北倚西山,它是西湖风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级公园。古代,因有小溪自花家山流经此处入西湖,所以称花港。宋时,花家山下建有卢园,为南宋内侍官卢允升的私人花园,园内栽花养鱼,风光如画,被画家标上花港观鱼之名。清代康熙时废园重建。这个景点原来仅有一碑、一亭、一池和三亩地,现已建成为占地20多公顷的大型公园。花港观鱼,以鱼为中心,穿过大草坪,便是鱼乐园,游人围拢鱼池投饵,群鱼翻腾水面,追逐争食,红光波音,有色有声,呈现一番鱼乐人也乐的景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