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骑行路线图,十三陵骑行路线

妙峰山是北京市名山之一,京郊游览胜地,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境内,门头沟区与昌平县界山,属太行山余脉。位于北京西北30余公里,距市区55公里,妙峰山属太行山脉,火成岩结构,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峭拔,花草清丽。妙峰山有日出、晚霞、雾淞、山市等时令景观、有戴“华北一绝”桂冠的千亩玫瑰花、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传统朝圣庙会、是北京周边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旧名仰山,以“古庙”、“奇松”、“怪石”、“异卉”而闻名。因山势雄峻,五峰并举,妙高为其一,故亦称妙高峰。 妙峰山线是北京近郊非常经典的一条线路,因为其21公里的爬坡路线,对于很多在北京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来说,妙峰山都象征着一个坎,迈过了这个坎,意味着骑行的强度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白羊沟自然风景区位于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距德胜门40余公里处,沟长12公里,面积3700公顷,景区内有1958年修建的共青团号水库,水面面积700余亩。过了水库,便可看到自山中飞流而出的瀑布,最大时40米落差,虽不见其气势之雄伟,却另有珠帘叠翠之感。景区内一路奇石小溪瀑布相伴,乐趣无限。 白羊沟并不是盛名在外的景点,一是因为交通不便,二是溪水区面积不大,而古迹又相距较远;但是于初级骑行爱好者来说却是一次痛并快乐的体验。2013年环北京国际公路自行车经典赛段测试赛在该地举办,更加提高了该线路在骑行爱好者中的知名度。

妙峰山是北京市名山之一,京郊游览胜地,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境内,门头沟区与昌平县界山,属太行山余脉。位于北京西北30余公里,距市区55公里,妙峰山属太行山脉,火成岩结构,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峭拔,花草清丽。妙峰山有日出、晚霞、雾淞、山市等时令景观、有戴“华北一绝”桂冠的千亩玫瑰花、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传统朝圣庙会、是北京周边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旧名仰山,以“古庙”、“奇松”、“怪石”、“异卉”而闻名。因山势雄峻,五峰并举,妙高为其一,故亦称妙高峰。 妙峰山线是北京近郊非常经典的一条线路,因为其21公里的爬坡路线,对于很多在北京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来说,妙峰山都象征着一个坎,迈过了这个坎,意味着骑行的强度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白羊沟自然风景区位于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距德胜门40余公里处,沟长12公里,面积3700公顷,景区内有1958年修建的共青团号水库,水面面积700余亩。过了水库,便可看到自山中飞流而出的瀑布,最大时40米落差,虽不见其气势之雄伟,却另有珠帘叠翠之感。景区内一路奇石小溪瀑布相伴,乐趣无限。 白羊沟并不是盛名在外的景点,一是因为交通不便,二是溪水区面积不大,而古迹又相距较远;但是于初级骑行爱好者来说却是一次痛并快乐的体验。2013年环北京国际公路自行车经典赛段测试赛在该地举办,更加提高了该线路在骑行爱好者中的知名度。

明朝有十六帝十八陵。

真正做过皇帝的有十五位,除明太祖朱元璋葬于南京孝陵外,其余的十四位皇帝的陵寝都安葬于北京,其中,除了景泰帝朱祁钰因为宫斗失败,被外葬于香山侧外,其余的十三帝均葬于十三陵。

另外两位是追封的皇帝,朱元璋长子朱标明兴宗孝康皇帝葬于明东陵,陪葬在南京明孝陵旁,另外一帝为嘉靖生父恭睿献皇帝朱祐杬,葬于位于湖北钟祥的明显陵。

我重点介绍真正做过皇帝的并且在北京的十四座皇陵,特别是如何徒步走完位于昌平的十三座帝陵。

十三陵,在我的理解中,分为两个区域。

一个是崇祯思陵区域。

另一个便是其他十二陵。

对照着网上下载的十三陵地图,我给自己定的路线图为,先坐公交车赶到长陵,以长陵为中心,走完十二陵区域之后,再到最远的思陵,环十三陵大概有38公里,用百度地图大概估算了一下路程和时间,再考虑到自己的脚程问题,不用赶个大早,基本上是可以在天黑之前赶到思陵。

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十三陵景区内,如果不想走了,随时可以坐公交车,有公交车兜底,一点都不担心自己走不完这条路。

我喜欢步行,步行之后才能更直观的感觉到十三陵的分布情况和风水情况,这也是我选择顶着大太阳走完全程的原因。

关于装备问题,我没有专门准备任何的装备,其实就是准备不足,不过走下来之后发现,不需要什么装备,因为十三陵是个非常成熟的徒步和骑行的场所,根本不用担心路况、安全和补给问题。十三陵有十二个村子,每一个村子都以陵寝的名字命名,比如长陵所在的村就叫长陵村,除了定陵村已经被烧毁了之外,其它村子都还存在着,并且存在的很好,买点水和干粮,绝对没问题。

我坐公交车到的长陵,我的十三陵徒步游,是从长陵开始的。当然如果实力强大,也是可以从昌平走过去的。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现在祾恩殿内和明楼均开放。

说起永乐大帝,关键词:靖难、迁都、永乐大典

长陵是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也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配殿、明楼、宝顶俱存的一座陵寝。

看皇家陵寝最主要的是看风水和规制,在我这个风水盲的眼里,长陵的风水是最好的。规制我也看不懂,不过很明显,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也有很明显的不同,比如祾恩殿,清朝叫隆恩殿(用来祭祀帝后的大殿),祾恩殿是重檐庑殿顶式,隆恩殿是重檐歇山顶式,比起来,明朝的重檐庑殿顶式明显更加的方正,有种天朝正气的感觉,清朝的老觉得其身不正且小气,或许是自己心理感觉,觉得满清不正吧。

从长陵出来,步行需要40分钟左右,便可以到达定陵,也可以在长陵旅客区坐公交车,五分钟便可到达。

定陵关键词:万历十五年、张居正、地宫、考古灾难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墓。听到这个“神宗”的谥号,表明这不是个有多英明的皇帝,定陵是唯一一个主动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寝,也是新中国考古史上最灾难的一次考古。关于定陵的灾难,推荐《风雪定陵》一书,以及百度,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要有多灾难就有多灾难,因为定陵的发掘,我国才有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护理念。

当然这或许也是他扒了张居正坟的报应吧。

现在的地宫入口已经和地铁入口区别不大了,出口正常点,不过有一点很奇怪,进入地宫的这个入口,和皇帝走的那条路是反的。

按理说应该先经过隧道券,接着经过前殿,路过东西配殿,到达放置帝后棺椁的后殿,但是现在的入口是先到后殿,到再隧道券,我只能认为,定陵博物馆非常贴心的为游客着想,从正面走下去,是死路,反着走,才是生路,这样让我们被阴气的侵蚀没有那么重,突然觉得自己的科学素养好高,撒花。

不过定陵已经没有祾恩殿了,只有一个祾恩门。

定陵现在更承担了一些博物馆的功能,两个配殿展出了一些定陵地宫出土的文物,其中一些特别精品的收藏在国家博物当中。

十三陵一共开放了三个陵寝,另外一个就是明昭陵,昭陵离定陵最近,步行大概20多分钟便可到达。

昭陵是明穆宗朱载坖(又作“载垕”)的陵寝,年号隆庆。

关于隆庆帝的关键词:高拱、张居正、死于春药

昭陵 历史 上屡遭破坏,1987年4月开始修复,1992年修复完毕,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了昭陵,新崭崭的,还有很重油漆味。

不过因为隆庆帝的名气不大(在影视剧中),在位时间短,昭陵去的游人很少,我去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陵寝中。昭陵的规模比较小,开放的区域也是祾恩殿、明楼和宝顶,可以跟着宝顶转一圈。

参观完昭陵之后,开放的三个陵寝就全部走完了,在这进而我推荐优先参观开放的景区,从昭陵为起点,便可以开始没有开放的陵墓的探寻,我选择的是从相对较远的泰陵开始。从昭陵走到泰陵需要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内,而且还是上坡路。

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弘治帝在明朝的神奇皇帝中,也算是难得的仁君了。

明孝宗关键词:一夫一妻、万贵妃、弘治中兴

从泰陵下来,往一个岔路口走大概35分钟,便会到这个区域中最偏的康陵,康陵是明武宗,著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陵寝。

康陵的关键词:大将军朱寿、豹房、王阳明

康陵村是这么多村子中,看起来很有钱的村,至少文化建设上,高其它村子一筹,还有村史陈列馆,村子里还有很多做春饼宴的餐馆,是北京最正宗的吃春饼宴的好去处,康陵现在也正在维修,修得新新的,亮亮的。

只要走过了康陵,其它的陵就不是问题啦。

从康陵出来,可以看到十三陵的美丽山景,这时可以有很深的风水感,陵寝的红墙黄瓦在山色中隐隐出现,真的很“风水”。

康陵到长陵之间,紧挨着四座帝陵,这四座帝陵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每座陵寝之间,最多十五分钟的路程,而且都在路边上,当道来不得了。‘

从康陵到长陵中的第一座陵是茂陵,大概路程差不多40分钟,茂陵是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一位妃嫔柏氏的合葬陵寝,也就是成化帝,然而这里面却没有葬着成化帝最喜欢的万贵妃,那位最可怜的纪氏在死了之后,母凭子贵,葬进了成化帝陵,明朝好几位皇帝的爱情,都还是让人百感交集。

成化帝的关键词:万贵妃、纪氏产子、成化鸡缸杯

茂陵继续往下走十多分钟,也是在路边,便是明朝最差,没有之一的皇帝英宗朱祈镇的裕陵。

听到是英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

明朝的国运差点就断送在了这个皇帝的手上,他的运气好,遇到了一个没有下狠手弄他的兄弟,遇到了一个爱她的太后,爱他的皇后,还有一个好儿子,所以一个人的运气再差,只要有爱自己的人,就可以重新开始。

和之前几个陵一样,裕陵也是在修建当中。

英宗关键词: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于谦

就冲着英宗杀了于谦,他的坟也应该被扒开,而不应该扒开万历的坟。

离开裕陵,20分钟以内,便可以到达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

朱常洛真是个造孽娃儿,在明朝这一代,我认为他是最造孽的了。

光宗对从生下来开始,就生活的战战兢兢。

无论是身份,还是生命,都处于极度的不确定中。

对万历来说,这个孩子就是一个错误,是他一个无聊时结出的无聊果,在万历的心里,只有宠妃郑氏的那个娃。

从此,万历朝国本之争开始了。

朱常洛的关键词:国本之争、红丸案、最短命的皇帝

没有父亲的爱,母妃完全没有地位,无论是子凭母贵,还是母凭子贵,朱常洛和母妃都没有享受到,他的生活完全不像一位皇家长子,特别还是在立长不立贤的有明一代。奶奶和身边的小太监也许就是他生活中难得的温暖。

最神奇的是,明朝的“三大案”都和这个短命皇帝有关。

然而到了现在,这个皇帝的墓也挺惨的,维修都没他的份,虽然没维修,却是我这次走过的最好看的陵寝,因为破烂,反而真实,有 历史 的沧桑感。以后肯定还是会修的,只是时间问题,不知道这个只在任一个月的皇帝,会吸引多少人的目光呢?

同样也是十五分钟的路,便可以到达著名的大胖子仁宗的献陵。

仁宗的关键词:好圣孙

解缙的一句”好圣孙“奠定了仁宗太子的地位。

朱高炽也是第一位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登基大典的君王。

虽然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时间,用一个”仁“字概括他,也证明了他在位期间确实有做到仁德天下,让连年战乱 社会 得到了休整,为之后的大明盛世打下了基础。

献陵的规模也比较小,查了一下资料,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在实地看来,献陵确实也像文献中记载的那样“务从俭约”。

走到这里,以长陵为中心的西方(我猜的)便走完了,还剩下了三个,十三陵最大的区域便可以完成。

景陵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陵寝,他和父亲仁宗一起,开创了明朝的“仁宣”之治

朱瞻基关键词:促织、宣德炉

景陵的修建规模看起来也不大,承袭仁宗的节俭风格,因为还没有修缮到这个陵,所以看起来特别的古旧,和朱常洛的差不多。

清乾隆年间对景陵大规模修建过一次,不晓得坊间传说乾隆为了修自己的陵墓,偷换了十三陵的楠木是不是在这一次的修建当中。

明朝的网红皇帝中,嘉靖帝朱厚熜一定可以拥有姓名的,他在位时间非常长,明朝皇帝中,仅次于万历,有45年之久。

嘉靖最后的葬身之所便是景陵附近,步行时间约30分钟的永陵。小时候,嘉靖、嘉庆,傻傻的分不清。

嘉靖皇帝关键词:大礼仪之争、修仙、严嵩

永陵的位置不在路边上,要走进一条两旁种满水果的小路,然后到一条分支进去,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永陵的围墙太高了,不怎么看得清楚里面的环境,不过风水大概还是看得出来,这里拍照还挺适合的,因为没有装栏杆。

到现在为止,长陵区域的陵寝还剩最后一座,传说中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皇帝朱由俭的德陵,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天启皇帝的关键词:木匠、魏忠贤、东林党

伴随着明朝的日薄西山,德陵的修建面临着所有资源都不足的情况,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还是财力。清王朝对德陵的修葺,同时也缩小了本来就不大的规模,民国时期,德陵陵门和祾恩殿相继在战乱中被毁坏。解放以后,自然界风雨雷电也没有放过这座陵寝。风水嘛,我没看出来,可能也是太累了,因为这时,时间已经不多了,我还没有到陵区的另一边。

从德陵到思陵,真的很远,在山谷的另一边,为什么思陵没有和主要的陵区挨在一起呢?因为思陵不是由明王朝修建的,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崇祯自缢身亡,大顺政权在各方的压力下将崇祯安葬在了田贵妃的墓中,妃墓从此升级为帝陵,贴身太监王承恩也陪葬在旁,永远守着自己忠心一生的主子。

崇祯关键词:上吊、国破、长平公主、李自成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下令以礼改葬崇祯帝后,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虽然这座陵很小,但是崇祯总算有了一个正规的陵寝。

不过一些汉族知识份子很不满意这个名字,思,所以一直称之为“攒宫”,一个暂厝之地而已。

思陵真的很远,从德陵走过去,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如果坐公交车也需要四十多分钟,打车需要半小时,我一咬牙,还是选择了走路,我不想最后留个遗憾。

我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思陵。

思陵所在的村子,公交车站台叫悼陵监村,崇祯埋进来之后,同时也叫思陵村,这个村子的经济看起来也很好,有着自己的特色小吃烙糕子宴,很神奇的是每个陵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是经营的好或者不好罢了(在我这种外人的眼里看起来),至少这个村子给我的感觉是,很富裕,相对其它的村来说,当然,在首都的村应该都很富裕。

在这个村子的中心地带,便是“攒宫”,真的很小,像世界乐园一样,最魔幻的是装的居然是防盗门,昏古七。

用了整一天的时间,十三陵就走完了,这时便可以坐公交或者村口的小三轮到地铁口,完成今天一天的参观游览,虽然很累,但是很爽,有种打怪快通关的快感。

为什么是快通关呢?

因为还差最后一个,明代宗朱祈钰的陵墓还没去,到了那里,才是走完了最后一座帝陵。

景泰陵的所在地和十三陵完全是南辕北辙,离园明圆非常近,打卡完了景泰陵完全可以去圆明园看看日落。

景泰陵在娘娘府附近,在一个部队干休所内。我们边疆的孩子到了北京,难免有种文化上的不自信,看到军人站岗的地方,心里上就怕了,不敢过去,问也不敢问。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我的脸也识别不进去,在门口流连了一小段时间之后,看到一个姑娘要进去,便跟着姑娘一起进去了,在这个大院的中心位置,便是景泰陵。

景泰帝的关键词:土木堡之变、于谦、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

景泰帝死后被褫夺了一切封号,原皇后本来在昌平的陵寝也被捣毁,景泰帝以亲王礼被草草安葬,成化帝也深感自己父亲对这位叔叔的不公,下诏恢复景泰帝号,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但实际上也只是对陵寝略加增饰,徒具帝陵之名,实际上仍是王陵。

景泰陵未砌宝城,未建明楼,加上地势偏侧,规制狭小,气脉不佳。终明一代,景泰陵的规制都在帝与王之间,而且始终未上陵号,名虽称陵,却远未达到帝陵的标准。

更额意思的是,在陵墓前已经开辟了一小块地成为了大院的门球场,旁边便是神道(?),继续昏古七。

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北京地区的明朝帝陵便走完了,虽然只有三个开放,其余的都只能在外面看看,但是用脚步丈量和坐车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如果大家有时间,我还是推荐步行。思陵可以坐车,真的太远了,景泰陵只能坐车,都不在昌平。

步行的感觉真的不同。

都说十三陵不仅是陵寝,还是北京的军事防御工程,走在这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当中,更会体会到书上说的意思。在这些陵区里,仿佛在一步一步地走进 历史 ,走进那个兴盛过,飘摇过的大明王朝。

走完明朝的帝陵,等于粗略的过了一遍明朝的 历史 ,感谢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让我可以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很轻松的看完这些帝王陵寝,依稀凝视这个远去王朝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