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攻略游记手记-西藏攻略图
1.曹谁的曹谁访谈
2.冬日行青海,林区觅鸟兽——奥林巴斯生态摄影手记
3.李晓林素描手记的作者简介
曹谁的曹谁访谈
远观:你的童年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
曹谁:我在小时候就梦想给这个世界一种秩序,就是朦朦胧胧的“王”的追求,当我意识到不能在现实中实现时,就转向了精神——写作。我的第一部长篇《巴别塔尖》的序言便是《当一个男人不能用刀征服世界时,就会选择笔》。我后来想可能是因为我在四合院中出生,所以一直追求世界的均衡对称感,譬如一直在诗文中试图重建的“亚欧大陆地”这个人类曾经的共同家园。我小时候经历许多神秘的事,我妈妈坚信我是一只壁虎——“蛇狮子”托生的,所以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半是可见的一半是不可见的,这样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世界。我从小害怕黑暗,连影子都害怕,每天晚上都得一个人专门看护,所以我对光明更加明察秋毫。在我看来,我后来的写作不过是对童年或者在在胎儿形成之前就存在的一种欲望的诠释而已。
远观:文学的各种体裁你都在写作,请问你是如何看诗歌、、剧本、散文的,他们是什么样的关系?你目前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曹谁:我其实最初各种文体都写,后来集中在诗歌上,我现在给文坛上许多朋友的印象就是诗人,后来我又写长篇,现在我的长篇《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要改编成电视剧,今后也开始写剧本。我感觉写作的精神都是相通的,不同的体裁是不同的状态,所以这些体裁并不冲突,不可能因为写而荒废诗歌,也不可能编剧本荒废。我对文学的看法都写在《大诗学》中,简单说诗歌的核心是音乐性,的核心是性,剧本的核心是矛盾性,散文的核心是趣味性。
我目前出版的著作有诗集《谁在苦闷中象征》《冷抒情》《亚欧大陆地大史诗》,散文集《巴别塔尖手记》,游记《大昆仑行走:西藏新疆游历记》,长篇《巴别塔尖》《昆仑秘史:巴别塔尖》《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昆仑秘史2:传国玉玺和罗马》《昆仑秘史3:玛雅通天塔》。不过还有几本我看重的书等待出版,记梦的先锋性实验文体《梦魇》,我对文学的看法《大诗学》。
远观:你在2008年“去职远游”,游历了西藏和新疆。为什么要去职远游?游历途中有什么感受?对你的创作产生什么影响?
曹谁:2008年秋天,我辞去西海都市报编辑职务踏上我一直在的一次游历:从青海出发到南面的西藏和北面的新疆,这两个中国最神奇的地方,在我印象中昆仑山北的新疆沙漠和南的西藏高原就是亚欧大陆地的中心,从青海的昆仑山一只向西到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是真正的中心的中心,因为亚欧大陆上的山系在帕米尔高原奇妙地打了一个结,所有的山似乎都从这里延伸出去,是真正的大昆仑所在。我们人类一生都那么匆忙,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自由选择,当我走在那些高山大漠上,我感觉到人生的意义,一路上我都在反思人生。在西藏、新疆游历数月返回,我就开始自由写作,沿途写了20万字的《大昆仑行走:西藏新疆游历记》,这本书近期会上市。我归来后据此写的第一部长篇就是《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书中的路线大体都是我游历期间实际走过的。我一直觉得这次游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这次行走的意义在我的人生中还会不断显现出来。
远观:你一直在记录日记和梦魇,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它们分别对你的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曹谁:我的日记从19年开始记的,我最初的写作就是从日记开始的,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这以前的日记都是在编造,记日记首先让我对自己的内心完全真诚,诚是一切的起点。在早期我的日记是当成文学来写的,里面有诗歌、、剧本之类的,每天都还有标题,后来才独立出来。我前不久初步统计,至少有300万字,我正在抽时间打到电脑上。
我从小有个奇怪的习惯,从小都对梦记得很清楚,后来写诗时发现许多梦直接写成诗都充满无尽寓意,所以就在2007年5月12日开始记梦,每天的梦都编号,第一个梦就是《梦魇1号》,一直记到现在,已经记录上千个梦,我最近想着把《梦魇》整理出来结集出版。梦魇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保持真实,从可见的物质世界和不可见的精神世界两方面,我会跟日记一样记录到死为止。
远观:你是怎样走上写作之路的?以前的笔名是埙咽,后来用笔名曹谁,都是什么含义?
曹谁:我的写作就是从日记开始的,在1999年开始尝试各种体裁的写作,我的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在班上读,当时有点走火入魔,以致高考时作文写一半就没有作文纸,我从小都是学习成绩很好的,高考却因此失利。到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我一去就成立翔鹰文学社,自己是社长,办有刊物《翔鹰》。2003年开始尝试各种风格写作,诗歌、、剧本都有。2005年跟西原成立北寒带诗歌沙龙,我的诗歌风格基本形成。2007年又写作《大诗主义》,跟西原、西棣一起发起大诗主义运动,在汉语诗歌资料馆印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谁在苦闷中象征》,虽然在2005年写长篇《巴别塔尖》,早期我的精力集中放在诗歌上。从2009年写作《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开始,精力分流到长篇的创作上。现在我的精力继续向剧本分流,因为我的长篇《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正在改编为电视剧。我觉得文学就是一种精神的外化,诗歌、、剧本还是什么文体,都可以承载,这也是文学发展的结果,从抒情文学到叙事文学再到表演文学。
我在2003年是用笔名埙咽,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本来已经失传,在古墓中重新发现,声音幽咽异常,我以前还有一枚埙,取笔名为埙咽,寓意对中华文化的复兴。2005年成立北寒带诗歌俱乐部时我取名曹谁:曹,家族姓氏,东方传统;谁,哲学命题,西方文化;中西合璧之意。此时我已经将目光从中国扩展到世界,希望实现东西合璧,建立人类共同自由精神家园,这也是我后来文学追求的核心所在。
远观:你参加两届鲁迅文学院,你感觉怎么样?你怎么看待文学上官方和民间的对立?
曹谁:我在2010年下半年参加鲁迅文学院第14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不久即将去参加鲁迅文学院首届青年作家英文班,鲁院是中国作家最高规格的培训,高研班每届每个省级作协只能推荐一个人,许多当代优秀的作家都从鲁院走出,所以我深感荣幸。有人觉得现在作协系统属于官方,民刊系统属于民间,还有什么学院和民间、文学和市场之类的对立,事实上我感觉写作本身就是自己的事,不论是所谓的官方还是民间什么的,都是让你的作品跟读者相见的一种途径而已,最好是将二者兼顾,用现在紫禁城中和殿匾额上的话说就是“允执厥中”,这深刻体现在创作的各个方面,譬如雅俗共赏。
远观:你的第一部长篇是《巴别塔尖》,对你以后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曹谁:我在2005年实习期间写的《巴别塔尖》,经过三次修改,2007年由光大出版社出版,当时主要是跟朋友交流。今年我修改后纳入昆仑秘史系列,更名为《昆仑秘史:巴别塔尖(前传)》,现在已经在出版社审稿,预计在十月份上市。巴别塔是曾经人类曾经共同建筑的通天塔,寓意是人类同源、世界一体,以此追寻人类曾经共同的精神家园。这部书是我曾经的梦想所在,我后来的许多观念都在其中萌芽,后来我的住所也都叫巴别塔尖,我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建立起我们人类共同的“巴别塔尖”。
远观:你的《昆仑秘史》系列销量很好,听说《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要改编为电视剧,请介绍一下昆仑秘史系列的情况。
曹谁:昆仑秘史系列共有五本:《昆仑秘史:巴别塔尖(前传)》《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昆仑秘史2:传国玉玺和罗马》《昆仑秘史3:玛雅通天塔》《昆仑秘史:宇宙国(大结局)》。昆仑是天的意思,我企图用昆仑秘史告诉人们我们曾经共有的世界精神,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天的意志。《昆仑秘史:巴别塔尖(前传)》是写人类的混沌状态,由《巴别塔尖》改写的。《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展示亚欧大陆地中心的西藏、新疆、帕米尔的独特风情,以昆仑山中玉石的时间地轴为核心。《昆仑秘史2:传国玉玺和罗马》是为展示文化从人类文明的中心两河流域,向东到波斯、印度、中国,向西到犹太、埃及、希腊的扩展,正是人类七大文明中心的分布点,东方权力的中心传国玉玺和西方权力的象征罗马在书中是结点。《昆仑秘史3:玛雅通天塔》,将文明从西东两个方向追溯至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从那里去理解我们目前对这个世界神秘的迷茫——“昆仑”。《昆仑秘史:宇宙国(大结局)》会讲述我们最让人迷茫的心灵和星空的事,也是我对这世界的预测,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全息的精神和物质的混合物。目前第一二部已经上市,前传正在出版社审稿,正在写作第三部,大结局的提纲也列好。《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已经跟北京一家公司基本谈妥,正准备改编为25集电视连续剧,届时我是编剧之一,详细情况以后再介绍。
远观:你们组织北寒带诗歌沙龙的缘起是什么?当时主要有哪些人参与?现在还在活动吗?
曹谁:2005年我效仿海子写《诗学,一份提纲》,我和西原在青海民族大学成立北寒带诗歌沙龙,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诗学,后来在学校只有伊明加入。北寒带的名字源自我们对那种元素性的亚欧大陆大北方的向往。2007年时在西宁有萧泊零羽、衣郎、鱼戈加入,后来全国各地的青年诗人悲离、摩西、龙孟、汐城等纷纷加入。此时由于诗观各异,我们的追求已变成“在北寒带,每一种风都有他的方向”,北寒带成为一个同仁性质的聚会。在2007年底时我们印北寒带诗丛,我的那本是《冷抒情——亚欧大陆牧歌》。我和西原、衣郎先后组织三次“北寒带诗歌朗诵会”,当时在青海影响很大,省内重要的诗人都出席,西宁电视台“夏都零距离”栏目做一期北寒带朗诵会的节目。这样北寒带在汉语八零后诗歌界和青海诗歌界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2008年我去职远游,在西藏、新疆游历数月归来,北寒带就很少活动了,不过前不久我和西原、衣郎参加第二届高墩营艺术节时讨论,在西宁继续活动。任何社团都有其生命,大江东去浪淘尽,该写作的人就会写作,不写的人借此度过青春期,我觉得自然就好。
远观:你写作《大诗主义宣言》后发起大诗主义运动。为什么要发起这样一个流派?你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现在的影响怎么样?
曹谁:由于北寒带的追求各异,为保持我们对大诗歌的追求,我在2007年初写《大诗主义宣言》七章,跟西原、西棣继续推行大诗主义诗学。我们一直坚定推行大诗主义诗学,不过常以北寒带的形式去组织活动。当下汉语诗坛诸流派都各执一词,我们面对的当务之急是关照诗歌万世一系精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融化古今、合璧中西、和合天人,成就一种大诗学。我们的世界由一种巨大的宇宙精神贯穿其中,这种精神跟我们的内心息息相关,我们要在内心发现那个伟大的秩序或道,我们由此才能理解这个世界,这就是诗中的内容之“大”。这种宇宙精神会随物赋形,其外在形态即元素,元素表现为形象即意象,这个意象系统跟宇宙本质精神相对应,这就是诗的意象之“大”。我们要用语言去描述那个形象,从字到行到节,从文字到修辞到文本,从言到象到意,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那种宇宙精神用唯一的语言文本表现出来,这就是技术之“大”。大诗主义的特征就是,意或内容的通灵性或神圣性,元素或象的系统性或典型性,文本或言的契合性或融合性。这样大诗主义就是,从宇宙精神(意)到元素(象)再到语言(言)的具体而微的象征化过程,最终诗歌文本会通过元素昭示那个宇宙精神。
如今大诗主义在年轻一代诗人中形成一股潮流,受到许多同仁的好评。许多余编著的《笔尖上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中将大诗主义跟状态主义、写作共同列为80后发起的三大文学思潮,有专门一章介绍。我在鲁院学习期间,跟全国各地的作家就大诗主义广泛交流,鲁院诗歌研讨中大诗主义是一个中心话题,受到诗人李小雨的赞誉,说大诗主义是“文化地理背景下的神性写作”。在鲁院期间,著名批评家施战军院长非常关心大诗主义的发展,说大诗主义“有超前的文学精神与远大的文学抱负”。
我在2010年初又写作长篇诗论《大诗学》,详细阐述大诗主义的诗学,将大诗主义的理念扩展到所有文学体裁中。大诗主义内合于文学的发展脉络,外合于世界大同精神的潮流,总结过去古今中外诗学,可以解决我们现实中文学面临的许多问题,开启未来文学发展的方向,我希望大诗主义能够发扬光大。
远观:你的诗文一直在构筑自己的理想国:“巴别塔尖”或“亚欧大陆”或“昆仑”,在你的心中它们分别有何意义?
曹谁:巴别塔是来自《圣经》的广为流传的世界性典故,据说原型就是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人类要共同建造一座通天塔,上天知道后很害怕,就把人类的语言变乱,人们因无法交流而终止建设,散到各地就是民族。现在我想把这通天塔的尖顶建好,恢复人类的自由家园。这几年我搬了许多地方,不过巴别塔尖这个屋名一直没有改变,我的第一部长篇也叫《巴别塔尖》,我出版的散文集原名也是《巴别塔尖手记》。
我们人类的文明大体上都是绵延在亚欧大陆地的北温带的,亚欧大陆地就是人类曾经自由的家园。一切迹象表明我们的文明不是多个地方起源的,而是从一个地方起源后传播到其他地方的,人们从两条河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出发,向东到犹太、埃及、希腊,向西到波斯、印度、中国。在我的诗歌、、剧本中都有这样一个理想家园,我的长诗单行本就叫《亚欧大陆地史诗》,在昆仑秘史系列中亚欧大陆也是核心。
昆仑无论在印欧语系还是汉藏语系都是天的意思,昆仑是天下龙脉之祖,从这里向东向西延伸,正是我们文明的分布,一面指向浩淼的星空,一面指向深邃的人心。我的长篇昆仑秘史五部曲中有具体的演绎,试图用五部书来演绎我所理解的世界。
远观:你现在是自由作家,请讲一下你每天的生活。当代许多人在为文学唱挽歌,对此你怎么看?
曹谁:2008年我从西藏、新疆游历归来就开始自由写作,青海是昆仑山的核心所在,长江和黄河就从它的怀抱流出,现在就住在昆仑山脚下的西宁,书屋仍然叫巴别塔尖,有一个爱人叫朵咪,有一只狗叫巴比伦。每天基本上有一半时间在写作,其他时间会去做各种各样我想做的事,我觉得我们既不能错过精神的永世的快乐,也不能错过物质的当世的生活。
当下文学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市场、网络、这些新的因素,文学看起来似乎是每况愈下。我感觉文学只是在变,固步自封的人看似坚守文学,其实是远离文学。文学从产生到现在,那种精神在不断流变。我们最初的文学形式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诗,诗歌的衰退在今天最严重,其实文学的精神已经分流入叙事文学。在诞生后,我们的文学精神又在向表演性的分流。诗歌、、剧本的精神都是相通,他们都是从我们的世界中摄取“元素”来构筑一个世界,这元素要对内合于内心精神,对外合于世界本质,这元素对于诗歌就是“意象”元素,对于就是“故事”元素,对于剧本就是“场景”元素。我相信文学永远不灭,只是将以新的姿态出现。今天我们只能是写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在故事层面上让大众喜爱,在精神层面上让精英思考。
(中国国际产业文化网)
冬日行青海,林区觅鸟兽——奥林巴斯生态摄影手记
赵锷
12月初,南方的天气已经寒冷,北方地区的温度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冬季,我本来是不会去野外拍摄照片的。但是工作原因,需要我去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玛可河林场调查野生动物,查了一下当地的气温零下10-15度左右,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左右。气温低,就需要携带能够防寒抗冻的摄影器材;海拔高要爬山,为节省体力就需要带轻巧便利的摄影器材。当时我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是:“奥林巴斯”四个大字!
最终,我带上了奥林巴斯器材,这套器材很简单,就是一套长焦配合两只增倍镜进行各种组合:EM1X、M.ZD 300mm f4 IS PRO、MC-14增倍镜和MC-20增倍镜,并用这套器材在十五天的时间里拍摄了很多各种鸟类和兽类的照片,和大家分享。
先来说说拍摄的野生鸟类吧!
高原上2800-5000米海拔的地方,地山雀是最多的一种鸟类,也是最常见的鸟类之一,经常可以看见它们在灌丛、草地、岩石堆等地方活动,叫声也非常清脆响亮有特色,入耳难忘。
(地山雀 赵锷摄)
(地山雀喜欢蹦着“走” 赵锷摄)
(地山雀觅食 赵锷摄)
俗话说一鸡抵十鸟,不过有些鸡太常见了,以至于看它们的难度低于其它鸟了。蓝马鸡就是个例子,因为当地的藏族同胞把它保护的太好,所以一些藏民家的房前屋后都时不时会从山上走下来一群蓝马鸡,让你拍个够,不过你要靠近拍就难了,除非车拍或者伪装拍,不然蓝马鸡会和你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蓝马鸡 赵锷摄)
(数毛版蓝马鸡 赵锷摄)
在太阳升起后,阳光会带来暖意,各种鸟儿也就随着一波波的鸟浪,纷至沓来。白眉朱雀、曙红朱雀、鸲岩鹨、褐岩鹨、戈氏岩鹀这些常见的鸟儿不断亮相,叫声此起彼伏,犹如清晨的鸣奏曲。奥林巴斯充分发挥拍摄林鸟的优势,手持便于寻鸟、追鸟拍摄,变换角度更是得心应手,无所顾忌。
(白眉朱雀雄鸟 赵锷摄)
(某朱雀雌鸟 赵锷摄)
(白眉朱雀“萌”版 赵锷摄)
(环境版 赵锷摄)
(曙红朱雀雄鸟 赵锷摄)
(曙红朱雀雄鸟正面 赵锷摄)
(鸲岩鹨雄鸟 赵锷摄)
(褐岩鹨雄鸟 赵锷摄)
(戈氏岩鹀 赵锷摄)
鸟浪中也会夹杂着一些非常漂亮的小鸟,花彩雀莺、黑冠山雀就是其中两种,尤其是花彩雀莺,体型虽小,但是让人过目难忘。黑冠山雀颜值也不低,倒挂在树枝上食,特别是从一处枝条跳到另一处枝条时,黑冠山雀会打开双翅,维持身体平衡,整个画面给人惊鸿一瞥。
(花彩雀莺 赵锷摄)
(跳着飞 赵锷摄)
(黑冠山雀 赵锷摄)
(展翅的黑冠山雀 赵锷摄)
大噪鹛是最聒噪的鸟,声音洪亮,有时两三只就可以把我吵得昏头转向,不过大噪鹛是真漂亮,就像披着一身珍珠服饰的贵妇一般,颜值很高。奥林巴斯也发挥出了林间易拍,张张数毛的特点,拍的片子的确数毛。
(大噪鹛 赵锷摄)
(大噪鹛特写数毛版 赵锷摄)
喜鹊在藏区最多见,不过有鸟类学者发现青海的喜鹊不同于喜鹊,所以把青海这边区域的喜鹊分了出来,称为:青海喜鹊。所以我就勉为其难接近拍了一张标准照。
(青海喜鹊 赵锷摄)
藏区佛塔寺庙里有很多鸽子,都是岩鸽,岩鸽、寺庙、僧人三者构成了物种在栖息地生存的和谐一幕。我用奥林巴斯拍了一张岩鸽的特写后就开始抓拍它在寺庙间飞行的各种照片。EM1X的对焦性能、连拍速度都满足我拍摄飞版的需要。
(岩鸽特写 赵锷摄)
(飞版1 赵锷摄)
(飞版2 赵锷摄)
(飞版3 赵锷摄)
冬季的玛可河里,还是有水禽的,来不及加增倍镜,我远远的拍摄了一张,裁剪放大后还是可以看见普通秋沙鸭的眼睛,虽然细节没有,但是记录照没有问题。
(普通秋沙鸭 赵锷摄)
林场里的山沟中都有溪流,汇入玛可河。天气寒冷的结冰了,但是还是有鸟儿在溪流里飞舞、潜水、捕食,这就是河乌,河乌非常漂亮,至少比我拍过的南方常见的褐河乌要漂亮很多,当然林场也有褐河乌,但是我的注意力都被河乌吸引,挪不开脚步了,冰雪上的河乌也很配合,非常的漂亮摆着姿势。
(河乌 赵锷摄)
(河乌探视 赵锷摄)
猛禽永远是青海广袤天地里的霸主,最常见的胡兀鹫很漂亮,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拍出蓝天飞版,独特的“奥巴蓝”赏心悦目。只是之后我碰到的胡兀鹫,特别是胡兀鹫亚成鸟,都飞的很高,我只勉强记录了一张亚成鸟的飞版照片。奥林巴斯拍摄这种背景纯净的飞版,都是手到擒来,即使是背景复杂,也可以调整为更精确的五点泡泡对焦,进行准确抓拍。
(“奥巴蓝”版胡兀鹫 赵锷摄)
(背景版胡兀鹫 赵锷摄)
(胡兀鹫亚成鸟 赵锷摄)
除了胡兀鹫,这边就数高山兀鹫最多了,这货和胡兀鹫一样,吃腐尸,不过相貌上来说,胡兀鹫比高山兀鹫好太多,套用俗话,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拍高山兀鹫机会比较多,所以我把没用增倍镜和用增倍镜的照片各挑了一张出来。没用增倍镜的,视角大,可以配合周围环境拍环境飞版;用了增倍镜的,视角太小,可拍特写飞版,可惜拍的那几天天气都不好。
(高山兀鹫环境版 赵锷摄)
(高山兀鹫 赵锷摄)
(高山兀鹫摇拍 赵锷摄)
大鵟在玛可河林场内很少看见,只有去宽广的高山牧场和草甸可以零星看到几只,这只是我在去果洛州的路上碰到的,奥林巴斯加上2倍增距镜距离还非常远,不过拍完后看片子,焦外和拍摄的锐度却都还让我满意。
(大鵟 赵锷摄)
拍完大鵟的路上又偶遇了一只草原雕亚成鸟,距离是近了很多,2倍增距镜配合,稳稳拿下,细节、画质都不差。
(草原雕亚成鸟 赵锷摄)
纵纹腹小鸮是我本次唯一拍到的一种猫头鹰,它停在电线杆上发呆,我用奥林巴斯锁定它后,远处就要有一辆 汽车 开过来了,我估计它要飞了,就连忙把拍摄模式打到低速专业专拍模式,并把对焦设为连续跟踪对焦,于是等车开过,它飞,我按下快门,挑了其中两张,一张是它准备飞展开翅膀的一刹那,还有一张是它飞到空中准备改变方向飞走的一瞬间。奥林巴斯让我抓取精彩一刻,游刃有余。
(纵纹腹小鸮 赵锷摄)
(展翅瞬间 赵锷摄)
(飞到空中 赵锷摄)
再来分享一下兽类的拍摄。
在分享兽类照片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自然状态下兽类拍摄的难度。如果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难”,两个字概括:“很难”,用三个字概括:“超级难”。兽类不同于鸟类,兽类通过听觉、嗅觉、视觉等等方式,在你人距离他百米甚至千米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你了,你想靠近拍摄,是由不得你的,除非这种兽类允许你靠近它,或者你在野外碰到了对人类好奇的兽类、又或者你运气足够好碰到了不怕人的兽类个体。
(手机拍摄的垭口1 赵锷摄)
(手机拍摄的垭口2 赵锷摄)
(作者本人 恶劣环境下奥林巴斯更适合携带拍摄)
(风雪倒灌,奥巴镜头正常使用 赵锷摄)
玛可河林场的兽类也很难遇见,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山爬的多了,碰到兽类的机会就成倍的增加了,这不,我们碰到被藏民称为“黑鹿(坡鹿)”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毛冠鹿,而且那天我们还见到了两只不同的个体,第一只真的是很好奇,我们镜头对着它拍,它也好奇的看着我们,当时我就想,在非法捕猎的年代里,你肯定早就死于非命了。野生动物还是要保持野性的,这样对它是最安全的。奥林巴斯又在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天爬山大雪纷飞,奥林巴斯不仅非常轻便利于携带,让我跑山不感到吃力,而且抗严寒风雪非常好,雪倒灌进镜头前端,清除掉后没有任何使用问题。EM1X电量也是杠杠的,整整一天用下来,还拍了一千多张照片。
(好奇的毛冠鹿 赵锷摄)
(另一只胆小跑掉的毛冠鹿 赵锷摄)
之后是我碰到了藏民说的另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鹿”,其实叫水鹿,这种鹿非常的好看,不过也很警惕,不容易接近拍摄,我当时就加上了2X的增倍镜,拍摄了它很多张照片,由于焦距达到了1200mm,加上奥林巴斯的拍摄锐度惊人,我用手机连接EM1X直接出片,放大后细节比一起的调查队员用佳能大炮640、856拍的细节更好。那张一边吃东西一边排便便的照片,充分反映了水鹿的行为特征。
(水鹿雌性 赵锷摄)
(边吃边拉的水鹿 赵锷摄)
还有一种鹿是藏民口中说的“大鹿”,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这种鹿我是在海拔4300米的一个垭口拍到的,当时车因道路结冰只能开到海拔4000米的地方,那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半公里外的马鹿,但是它们跑的飞快,朝垭口上面跑去,于是我们徒步跟随,真亏了奥林巴斯的小巧轻便,如若是单反相机系统,我是坚决不可能快速爬到4300米的高度,拍摄下马鹿的照片。感谢奥林巴斯,虽然用了2倍增距镜,加上距离远,画质不咋地,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山坡上的马鹿 赵锷摄)
(准备过山脊的马鹿 赵锷摄)
都说有鼠兔的地方就有藏狐,果然,那边的高原鼠兔已经让我拍的如痴如醉了,每只高原鼠兔都非常的萌,毛色又好,又肥又大。怪不得藏狐喜欢。青海的藏狐有些很怕人,有些又不怕人,就看你拍摄时运气如何。可惜我遇到的是超级怕人的个体,所以只能远远拍摄两张记录照过过瘾了。
(高原鼠兔 赵锷摄)
(小心翼翼的高原鼠兔 赵锷摄)
(“萌萌”地高原鼠兔 赵锷摄)
(藏狐 赵锷摄)
(一步三回头的藏狐 赵锷摄)
都看过了藏狐,怎么能没有赤狐呢,比起方脸憨厚的藏狐,赤狐更像狐狸,不过赤狐在林区不常见,出了林区在去果洛州的路上,遇见率不低,开车两个小时,就看到4只。我都用奥林巴斯远远的记录了几张雪地版的赤狐照片。
(雪地版赤狐 赵锷摄)
(遮遮掩掩的回头 赵锷摄)
藏原羚这个“白屁股”是在路上偶遇,真的不是很怕人,当然有藏原羚的地方,狼也会非常喜欢,食物链么,总是在大自然中显现着,我看到的这群狼在一公里远的地方行走,我先用奥林巴斯拍了几张记录照,驱车过去准备靠近拍,谁知道一眨眼时间它们就没影了,就剩下这一张记录照,不过,总算拍到狼群了。
(藏原羚 赵锷摄)
(这只雄性角更大,准备穿越道路 赵锷摄)
(狼群 赵锷摄)
(挠痒的猴王 赵锷摄)
(摘沙棘果的猕猴 赵锷摄)
(果实从中的猕猴 赵锷摄)
(林中猕猴 赵锷摄)
(猕猴还是比较警觉 赵锷摄)
拍完大师兄,自然该二师兄出场了,作为夜行性的兽类,野猪的白天遇见率真的很低,幸好大师兄引出了二师兄,所以让我能在野外拍摄到这个非常不容易拍摄的物种,拍摄的时候,这只野猪正在拱土,我们拍摄时的交谈引起了它的注意,它紧盯着拍摄的我们,最后还是放弃了攻击,不紧不慢的走掉了。
(“二师兄”野猪的凝视 赵锷摄)
(中国特有种:西藏山溪鲵 赵锷摄)
李晓林素描手记的作者简介
李晓林,1961年生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个人画集著作2000年出版《当代青年画家素描画丛——李晓林素描》2001年出版《李晓林速写》2002年出版《速写示范》2003年出版《名师课堂一素描半身人像》2004年出版《全国艺术院校教师素描精品临本一李晓林素描》2005年出版《名家素描头像表现实例一李晓林作品》2005年出版《名师名校学生优秀作品点评——素描卷》2006年出版《新画风——李晓林速写》2006年出版《李晓林人物素描表现实例》2006年出版《李晓林人体素描表现实例》2007年出版《李晓林写生画本》2007年出版((李晓林人体素描》2007年出版《李晓林肖像素描》作品收藏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悉尼大学、黄河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山西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江苏美术馆、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廖修平版画基金会、四川神洲版画博物馆、青岛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院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美术馆、安徽省文联等收藏。
作品奖
1982年 全国第八届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
年 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1990年 全国青年版画大展创作奖。
1990年 全国第十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1992年 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览银牌奖。
1994年 全国第十二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1994年 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1995年 台湾第七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铜牌奖。
1996年 全国第十三届版画展览银牌奖。
19年 全国第六届三版展“廖修平版画奖”。
1998年 全国第十四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1999年 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1999年 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
2000年 全国第十五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2000年 全国第五届美术院校版画教学年会奖。
2001年 第七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铜奖。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览铜牌奖。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
2009年 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览金牌奖。
作品参展
1988年 台湾“大陆青年版画展”。
1989年 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
1991年 北京—台北当代版画展。
1991年 日本大阪91国际造型艺术版画三年展。
1991年 美国、意大利举行的中国现代版画展。
1991年 甘肃——中国当代版画精品邀请展 。
1992年 台湾第五届国际版画双年展。
1992年 香港艺术中心举行的“中国的石版画展”。
1993年 全国第五届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
19年 中国艺术大展——中国当代版画展。
1998年 日本名古屋国际版画展。
1998年 西班牙举行的“中国当代版画展”。
1998年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赴澳大利亚版画作品展。
1999年 青岛举行的“中国当代版画展”。
1999年 美国西东大学举行的“当代中国版画展”。
1999年 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中国当代版画展”。
1999年 美国曼哈顿456画廊举行的“6+6=版画”展。 日本版画协会“2000国际版画邀请展”。
2000年 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2000国际版画邀请展》。 中国青岛国际版画展。
2000年 “开放·融合——澳门国际版画邀请展”。
2001年 西安举行的“两岸三地版画交流展”。
2001年 “扩展与延伸”上海版画邀请展。
2001年 第二届中日版画BRIDGE展。
2001年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素描艺术精品邀请展。
2001年 重庆举行的“中国百年版画展”。
2001年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作品展。
2002年 “传承与拓展”中国新兴版画精品邀请展。
2002年 中日国际版画名家作品展&学术展。埃及“中国造型艺术展”。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2003年 南非-莱索托-纳米比亚-毛里求斯“感觉的痕迹——中国当代版画展”。
2003年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十所美术院校教师作品展。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5年“形式与拓展”中央美院版画系——日本名古屋大学绘画交流展
2006年台湾第十二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
2006年 拉赫尔国际版画邀请展
2006年加拿大环海及大西洋版画艺术家第一届国际版画艺术展
2007年 法国秋季沙龙比较展
2008年 台湾2008亚太国际版画邀请展及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深圳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版画邀请展
2008年 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2008年 两岸四地当代绘画联展 (中国文联、海南人民)
2008年 德国柏林中国当代艺术展
2008年 台湾国际迷你版画、素描邀请展。
2008年 中央美院80周年校庆教师作品展。
2009年 2009年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
2009年 第九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
2009年“央美台艺。版画风华”—— 中央美院、台湾艺术大学教师作品联展。
2009年 现代艺术展《景》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主办)
2009年 中国美术馆《 新中国美术60年》作品展。
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
2010年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0年造型——中央美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
2010年 阳光新疆——写生作品展
2010年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作品展
2011年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1年 学院力量——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
2012年 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个人展览
2007年 巴黎国际艺术城“李晓林纸上作品展”
2008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李晓林素描作品展”
2008年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本真面目——李晓林素描作品展”
2008年 山西省文联晋宝斋“本真面目----李晓林作品展”
2009年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李晓林作品展”
2011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李晓林作品展“
2012年 新华德加画廊“神秘的眼神——李晓林作品展”
作品收藏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悉尼大学、黄河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山西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江苏美术馆、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廖修平版画基金会、四川神洲版画博物馆、青岛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院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美术馆、安徽省文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